作者/ Author:王人俊/ Ralph Wang

2023年1月,考古學期刊《考古科學報告雜誌(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Reports)》上,刊登了一篇由英蘇布里亞大學和錫耶納大學聯合團隊撰寫的論文。論文透過三維X光掃描、電腦斷層和精密電子顯微鏡,分析了一名中世紀年輕死者的死亡過程。

2006年,一具被斬首的骸骨在教堂被挖掘出來。死者身分無法確定,但從他被埋葬的位置,推測是建造教堂的德西蒂利奧家族(the De Citillio family)成員。死者是一名年輕男性,死亡的時候大約19~24歲。

電腦模擬死者生前樣貌。圖片來源:Livescience

死者有弓箭手的肌肉組成(註1),同時額頭上有一個癒合的舊傷,推測曾經捲入過暴力衝突,可能是戰爭。(註2)

2008年的一篇研究簡單記錄了骸骨上的傷痕,但使用新方法,研究團隊進一步的還原了攻擊的經過。死者死前受到了四次針對頭部的攻擊,使用同一把武器,攻擊者是同一個人。使用的武器可能是一把劍。攻擊可能是突然襲擊,以至於死者沒有辦法有效反應。(註3)

死者頭骨。圖片來源:phys.org

透過分析痕跡的深度、位置等資訊,目前研究者還原出來的已知經過如下:第一次攻擊擊中死者的前額頭部,但是死者可能以某種方式(例如盾牌)偏斜(deflect)了攻擊者的斬擊,但是沒有完全擋下,以至於第一次攻擊傷口不深。在受到這次突然攻擊後,死者立即轉身逃跑,但是攻擊者沒有就此罷手。

攻擊者的第二擊落在耳後,緊接者又一擊在後頸上。落在後頸上的第三次攻擊的力道應該足以使死者倒地,乃至昏迷。然而攻擊者並沒有停止動作,最後一擊落在倒地的年輕男性後腦勺上,這一擊非常深,代表死者已經失去抵抗能力,而攻擊者有意識地想殺死目標。

不論攻擊者的動機為何,最後一下攻擊應該足以殺死死者,也達成了攻擊者的目的。(註4)

死者被攻擊的經過。圖片來源:Livescience

=====
註1:
「弓箭手的肌肉組成」一般指以背肌為主的上半身肌肉左右不對稱。古代很多地區缺乏肌肉平衡訓練的觀念,在很多弓箭手的骨骼遺骸上留下痕跡。在這個案例中是從右肩胛骨推測的。

這在純步射文化中更為明顯,因為許多馬弓手會練習左右開弓。但此特徵只能代表該死者可能有長時間練習弓箭,並不能肯定他主要的身分是一個弓箭手,或者死時手持弓箭。在這個案例中,團隊推測當事人是有打獵習慣的貴族子弟。

註2:
這意味者假如死者年齡為最低的19歲,他可能在18歲甚至更早就捲入戰爭或衝突過。

註3:
死於暴力,但不是死於戰爭等大規模殺戮的中世紀遺骸經常被鑑定是死於襲擊,畢竟在現實中,襲擊是有效增加優勢的手段,文獻上可考的兵器使用紀錄經常也是如此。在雙方持有利刃的情況下,無論武藝高低,公平交戰都有很大的風險。

註4:
義大利中世紀盛期有許多家族聯盟崛起,這些家族會在城市中畫分地盤與派系,一些案例中會引發城市街頭的仇殺甚至內戰,各家族甚至會在彼此的地盤邊界修築街壘防線。義大利古城的許多的文化風貌均與此現象有關,《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事便是反應這個時代的特色。

=====
相關報導:
Modern tools reveal the brutality of death by multiple sword blows 700 years ago — phys.org
Medieval murder victim was killed by multiple sword blows to the head in ‘case of raw violence’ —livescienc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