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uthor:王人俊/ Ralph Wang

滷雞與戰爭憑什麼

「戰爭創造國家,國家創造和平。」

戰爭哪裡好?以史丹佛大學伊安.摩里士( Ian Morris )教授的論點來說,好處還不少。

在史前時代,人類估計有20%死於謀殺,這個死亡率隨著國家力量的增強而逐漸下降,現代即使算上戰爭的死者,佔總人口比例也是非常低,總暴力死亡率遠低於古代,繁榮也隨之而來。

然而,可以帶來和平的強大國家卻不會自動產生,它恰恰是戰爭的產兒。戰爭的好處落在長期,對戰爭當下的受害者,沒有享受到長期帶來的和平紅利,不會覺得這有任何安慰效果。

帝國秩序 和平基石

以西方文明的角度,最廣為人知的和平時代莫非羅馬和平(Pax Romana)、 不列顛和平(Pax Britannica)和現代的美國和平(Pax Americana)。這三個和平盛世,都是由一個強大的國家歷經戰爭後,成為世界警察維持秩序而實現。現實世界的和平和繁榮,不是來自懸虛在空中的主義和理想,而是強大的國家的懲罰能力。

本書的理論主要基於經濟學的「坐寇流寇論」以及人類學的「囚籠現象」的演繹。坐寇論主張國家本質無異於盜匪,然而當盜匪定居了下來,不能再搶了一票就走,他必須治理自己的人民,收取長期利益。囚籠論則強調當人類無法逃離一個擁擠的區域,必須競爭有限資源,升級組織、戰爭能力,乃至征服後的治理能力。

典型的大歷史敘述史書在細節方面經常會有各種的爭議,本書自然無法避免,但是這些問題倒不影響本書的理論框架。熟悉類似主題的讀者也可以注意到,相較於主張大帝國帶來和平繁榮,《大逃離( ESCAPE FROM ROME )》代表了另一種觀點:羅馬帝國崩潰後,分裂的歐洲再無帝國,這是歐洲邁向競爭創新,脫穎而出的關鍵。這兩種論點的矛盾與攻防,值得讀者們深入思考。

奴役的和平也是和平?戰爭憑什麼一書的最大疑問

本書對於戰爭長期好處的立論,基於帝國和平降低死亡率,技術上來說,只要會治理,帶來和平的帝國都是好的,過程的征服戰爭也是值得的。我們可以注意到本書的論點省略了價值問題:奴役的和平也是和平,不同的秩序體系都會降低死亡率,但活在其中的人類生活品質是否等價?摩里士教授的理論框架無法討論這個問題,是比較可惜之處。

書中最後提出了一個問題,過去如此,未來呢?人類還需要繼續依靠短期戰爭來換取長期的和平繁榮嗎?遺憾的是,本書在2014年出版,當時俄國才剛結束入侵克里米亞行動,而後是持續至今的頓巴斯戰爭,在中文版出版的今年4月,俄烏戰爭則正式全面展開。現實似乎給了摩里士的最後的問題一個否定答案:人類文明還遠遠沒走上終結戰爭的那天。

感謝黑體文化 邀請Aquila Formosa參與本書的閱讀推介活動,礙於篇幅,書中有相當多有趣的細節無法在本文提及,想更了解全貌的的大家,建議還是閱讀原書。

*本書由我們駐團戰史專家 — 滷雞貓貓 特別推薦。

延伸閱讀

【HEMA讀書去】 德國軍事傳統的泉源 《德意志貴族》書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