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uthor:王人俊/ Ralph Wang

每到台灣端午節,大家照慣例就要戰一下南北粽,這次你是站在哪一邊?

其實在近代以前,端午台灣更流行的習俗,是拿起石頭來互毆的石戰,大家來一場激烈的物理碰撞。打輸的一方會被搶走端午過節的酒菜,或是被脫下褲子。當然,這種暴民風情十足的活動,自然不為官方所喜,因此在日治時代這個風俗逐漸被禁絕。

這種充滿快樂氣息的活動,在歐洲也有個類似的版本,便是波蘭的「草皮大戰(Turf war,註)」。

「當草皮擲出,一場大戰就此展開。」

“As turf is thrown, a remarkable battle begins”

草皮大戰是希爾施貝格市/ Hirschberg 的重要風俗,這座城市是一座典型的要塞化城市,市民以自己的自治與武力為榮。在14世紀,該城市的武裝力量主要是針對強盜和土匪騎士(robber knights)。它同時也是希維尼克-賈沃爾公國城鎮聯盟的活躍成員,該聯盟的成員有進行協同軍事行動的義務。

在15世紀,希爾施貝格屢次攻陷並拆毀了周圍的騎士城堡,擴建了第二圈城牆和十座防禦塔,並在胡斯戰爭中三次擊敗了胡斯軍的進攻。

潘克拉提烏斯·沃爾圖尼烏斯 (Pacratius Vulturnius) 1506年的詩歌如此稱讚這座城市和市民:

「哦,偉大的財富之城,千百年來都受到讚譽! / 高興地讚揚你包容萬物的捍衛者。 /在這樣的將領領導下,每當你的戰士攻占嚴峻的城堡時,你都會勝利地返回你的城牆。」

在這座尚武的城市,每到10月初,教師就會放學生一次大假,讓所有的男孩去參加一場戲仿戰鬥(mock battle),男孩們會被分成兩隊,一隊代表希爾施貝格城的防禦者,另一隊代表入侵者。他們會戴上頭盔和盾牌,接下來三天在城市周圍和山上進行戰鬥。

這種戰鬥稱為「草皮大戰」,因為參戰雙方會建設防禦工事,並且使用草皮互相投擲攻擊。有趣的是,草皮大戰並不是野戰或小型襲擊戰的風格,而是用攻城戰的形式進行,或許這反映了這座城市對於自己強大防禦工事的自豪。一直到20世紀的西利西亞地區(Silesia,波蘭西南部),類似的風俗仍在民間非常普遍。

分成兩隊,擲石或擲草皮,都是既保持了戰爭的象徵意涵,又將危險性大幅降低的作法,保存先輩記憶又讓社區動員,培養團隊精神和認同。不知道現在端午的戰南北粽,有沒有同樣的效果呢?


註: Turf war在英文的本意是「地盤爭奪戰」,人或野生動物搶地盤都算。但是波蘭的這個玩法不一樣,是真的會把草皮挖起來丟對方,所以是草皮大戰XD

延伸閱讀:
一個律師的筆記本 — 【端午石戰】

“As turf is thrown, a remarkable battle begins”: A martial game in the late-medieval town of Hirschberg, Silesia
本文作者為 Maciej Talaga ,波蘭的知名HEMA教練,日前剛取得華沙大學的博士學位。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