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Author:王人俊/ Ralph Wang
在歷史歐洲武術(HEMA)中,日耳曼武術是指大約13~17世紀間,在德語區內留下的武術文獻紀錄的武術系統。這個區域除了德國、奧地利外,也包含今天的波蘭、瑞士和比利時等地區。
日耳曼武術的文獻大多是用古德語寫成,也有使用拉丁文寫成的案例。把13~17世紀間的德語區武術放在一起,主要是強調這個範圍內的武術文獻有一定程度的關聯與特殊性,包括一些相近的特定技巧、術語和理念等。這些武術也與中世紀晚期到文藝復興時代日耳曼地區的軍事、兵器和社會文化息息相關,包括神聖羅馬帝國的自由市文化、公會制度與城市慶典等傳統,都深刻地影響了日耳曼武術的風格。

聖馬可兄弟會(Marxbrüder)與自由武者會(Freifechter)兩大公會的競爭,在經常在市慶上共同舉辦的德式武聚(Fechtschule)等,都是練習之餘大家津津樂道的歷史。
在更早更晚的時代,日耳曼地區當然也有其他武術存在,只是更早還沒挖到完整留下來的文獻,更晚的在概念、技法與源流上與這段時期的武術有較大落差,因此在研究時通常會分開看待。
日耳曼武術的要角:李希特奈爾系統
談到日耳曼武術,總會提到約翰尼斯‧李希特奈爾(Johannes liechtenauer),傳說他在遊歷各地後將所學的各種招法,整理成一個體系並編成方便記憶的歌訣(Zettel)。隱晦的歌訣可以幫助師徒相承的練習者回憶其學習的技巧,又不會向不懂相關概念的外人透漏訊息。

姑且不論李希特奈爾是否真有其人,歌訣是李希特奈爾首創或整理前人遺留,因為各種原因,「李希特奈爾傳統」在16世紀成為了日耳曼地區武術的共同基底。儘管在14到15世紀前期,還有許多其他系統的文獻紀錄,而李希特奈爾傳統似乎是眾多日耳曼武術傳統之一,更偏向私下傳承的性質。
現存的日耳曼武術包含長劍、劍與小盾、長槍、單刀、甲冑戰、馬上槍術、馬上劍術乃至摔角等,多以長劍為核心訓練兵器。另外日耳曼武術文獻也留存了大量的決鬥審判專屬的技巧資料,是其重要的特色。



延伸閱讀:
1. 關於歷史歐洲武術(HEMA)的10個Q&A
2. 自治市的武術慶典 — 神聖羅馬帝國的Fechtschule
3. 練武的孩子不會變壞 — 武術書與自由市的尚武文化
4. Paulus Hector Mair:一個叛國的貪腐老人與他的武術遺產
5. 什麼是長劍?
6. 什麼是Feder?一種因為誤會得到美麗名字的練習劍
7. 【HEMA研究】 找到突刺的名字 — Schießen的故事
8. 【HEMA趣聞】 劍與魔法:劍術抄本上的惡魔召喚術
9. 歐洲手炮:清晨的處男與早期火器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