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Author:王人俊/Ralph Wang
琉森鎚是一種流行在中世紀晚期到文藝復興的長柄武器。這種形制的武器,在瑞士的琉森地區似乎特別風行,當地發現很多類似的品項,因而得名。
琉森鎚的特色,在於背側有一根很長的尖刺,上方的尖刺普遍也較長。「鎚頭」部分多半會是四到三叉頭,有些仍保持鈍鎚面,但大多會是尖刺狀,也有一些品項維持單純一個鎚頭。
由於主要是裝甲步戰用的兵器,琉森鎚柄長多半較短,約在1.2公尺到2公尺之間。不過以上特徵都是一種概括性的說明,可以找到很多被稱為琉森鎚的兵器,缺少上述部分特徵。
以歷史歐洲武術(Historical European Martial Arts,HEMA)的角度來說,會將琉森鎚視為長柄斧(poleaxe)的一種子分類,因為HEMA主要是以 操作手 做分類。而雖然外型不同,這類「裝甲步戰用長柄斧鎚刺多功能兵器 」的操作手法可以互通。


第二和第三張圖片是Hans Talhoffer和Paulus Kal的武術書插圖,他們的配圖中的武器都可被視為琉森鎚,不過在原文敘述中,他們只是很簡單的說這是斧頭(axst和axe)。而現在練習者為了溝通方便起見,會直接說這就是長柄斧(poleaxe)。
文物來源:
奇美博物館自1993年起收藏古兵器,是台灣難得可以看見西方古代兵器的地方!藏品以歐洲、亞洲、非洲等地區的兵器與盔甲為主。
延伸閱讀
【奇美文物】轉換時期劍(transition sword/ transition rapier)
【板甲頭盔】防開設計的Armet
【奇美文物】黑漆防禦鎧甲 — 半身甲
【奇美文物】狩獵刀 ha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