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uthor:王人俊/Ralph Wang
斯萬特.尼爾松.斯圖爾(Svante Nilsson Sture,1460~1512)是貴族、戰士、外交家,1504年成為瑞典的統一者與攝政。攝政是瑞典最高統治者有時會採用的頭銜。
斯萬特.尼爾松年輕的時候,北歐處於政局分裂的狀態,由無數貴族統治彼此交戰的小城塞和要塞化聚落。儘管此時距離維京海盜的時代已遠,武器、盔甲、科技、信仰乃至服裝都已不同,但北歐的政治型態仍然跟跟他們的先祖沒甚麼兩樣。
北歐的王朝持續類似的故事:以市鎮為單位的獨立領地,由領主帶著幾十幾百個親兵到處征戰和結盟,逐漸擴大兵力和勢力範圍,最後統一北歐,帶著北歐勇士們到處打仗,在一兩個世代內王朝再度分裂,新的領主再次發跡,重複整個輪迴。
斯萬特.尼爾松就是在這種環境,透過戰爭與結盟,親自率兵第一線作戰,最終成為了銅鑼灣,不是,北歐峽灣扛霸子。
斯萬特.尼爾松的佩劍於1958年在他的墓中被發現,原件現藏於韋斯特羅斯主教座堂博物館(the museum of Västerås Cathedral),這是現代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晚期戰鬥劍之一。這把劍不是儀式用劍,所有設計都是為了讓這位靠刀頭舔血發跡的戰士可以靈活地揮舞。這把劍的平衡異常良好,以至於雖然它是一把長劍,卻可以很容易的單手使用。
斯萬特.尼爾松的佩劍重1.8公斤,全長118公分,柄長33公分,握柄比大多數現代練習用的羽擊劍(Feder Schwert)更長。
圖片所附是國際知名刀劍製造廠Albion製作的現代重製品,他們的博物館產線(Museum Line)主打一比一完美重現,「把歷史掌握在你的手中」。當然,價格也是相當的「高貴」,大約要台幣13萬5千,你就能擁有攝政的佩劍。
在台灣有個奇怪的說法,宣稱實戰長劍的握柄「只能是兩手併攏的長度,超過兩手長度的握柄是比賽用劍,不能實戰。」這個論調非常奇妙:意思是如果一把長劍有長柄,就算開鋒了也無法用於戰鬥嗎?
斯萬特.尼爾松靠著砍人頭當上瑞典攝政,他的佩劍是一個很明顯的反證。事實上不提別的廠商,Albion就生產了數款柄長超過兩手握的一比一仿古或高仿長劍。
首先要理解,中世紀晚期的劍大多是訂製的,每個使用者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去訂製他的兵器。我們現代人只能基於統計和數據,去說明這些時代流行的劍有什麼特色,型制落在哪個範圍,不能用自己的幻想標準去假想「劍一定長怎樣才叫實戰劍」。確實有很多古董真品長劍的柄比現代羽擊劍短,但「經常比現代羽擊劍柄短」跟「柄長一定只能兩手併攏握」有不小的差距,而且常態就代表有例外。另外,柄長跟能不能實戰真的毫無關係。
最近台灣有間玩具劍廠商要推新產品,又開始散播這種奇怪的迷思。為了推銷新產品寫些產品故事,這也沒什麼,不過還是希望能夠本於事實,不要講些太明顯違反史實,或隨便找個知名刀劍廠產品就能擊倒的論述,這樣對整個社群都不是好事。
不管怎麼說,Albion的斯萬特.尼爾松長劍是個精美的的武器,值得跟大家一起分享欣賞。



延伸閱讀
什麼是長劍?
什麼是Feder?一種因為誤會得到美麗名字的練習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