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Author:王人俊/Ralph Wang
軍官的主要任務是指揮部隊,但在前現代戰場上,他們也經常成為突襲的對象,被捲入肉搏戰中。在印度大起義時期,就有一起蘇格蘭軍官被印度叛軍持刀突襲殺傷的案例,而該少校也靠著好運和冷靜,以軍刀快速反應,成功擊敗對手。
1857年,因為對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長期不滿,加上軍中盛傳「英國人在彈藥紙包裝外塗的潤滑油是用豬油和牛油混合調製的。」為導火索,印度爆發了著名的「印度大起義」事件。
第93高地兵團原本在克里米亞作戰,而後被調派去鎮壓印度大起義。福威廉·布斯-米切爾(William Forbes-Mitchell)中士也隨軍出戰,戰後十多年他留下的多本回憶錄,以前線士兵的角度描寫了印度大起義的第一手紀錄,成為了研究這段歷史的珍貴史料。

福布斯-米切爾的書中,記錄了武藝卓越的第93高地兵團的巴勒斯少校(Major Burroughs)的事蹟,其中提到了少校被印度士兵襲擊後,快速以軍刀反擊取勝的案例:
「他是一位卓越的武器大師(Maître d’armes)。當他在1850年以少尉(Ensign)身分加入第93兵團時,他被稱為『小法鬥(Wee Frenchie)』。我不太記得他多高了,我相應該不到五英尺(152.4公分),但他用勇氣和耐力彌補了身材的不足。在高地旅猛攻凸角堡(Redan),而人們得知俄國人撤離陣地前,是他自願領導這個希望渺茫的行動。
在勒克瑙救援(Relief of Lucknow)中,他不是第一個通過塞康德拉巴德(Secundrabagh )城牆上的洞口的人,應該是第四或第五個。但他肯定是該團第一個通過的軍官,並且立即被一個手持印度彎刀(talwar)和盾牌的奧德非正規索瓦騎兵(Oudh irregular sowar)攻擊。在巴勒斯站穩腳步前,該敵兵幾乎把巴勒斯的右耳砍掉。正是他羽冠(feather bonnet)的鐵架救了他:索瓦騎兵直接砍向他的頭,但劍從羽冠滑開,並幾乎砍掉他的耳朵。然而,巴勒斯很快的振作起來(他可是個超勇的小個子!),跟他的高個對手證明,他可是在劍術上遇到了個旗鼓相當的對手。幾秒鐘之內,巴勒斯的劍就穿過了對手的喉嚨,從他的後脖頸中穿了出來。」

我們在之前介紹1890年代英式軍刀軍方大論戰的舊文<【HEMA史料】 「前線用軍刀才不像打比賽,上面的大人物是不會懂的」>中提到的,許多軍刀現實戰鬥往往是突擊或多打一等形式。在諸如各種巷戰(street fighting)和孤立襲擊(isolated skirmishes)等類型的交戰環境中,敵我位置不像會戰那樣明確,敵人可能會突然接近並展開攻擊。這種突擊型的交戰,第一擊往往格外凶險。
靠著高地兵團的頭飾帶來的好運,以及危急中的冷靜反應,「小法鬥」巴勒斯少校成功以英式軍刀死中求勝。他在危機關頭的瞬間判斷,不因受傷而失去冷靜,以及平常的累積的訓練與勇氣,都是值得我們學習效仿的。

延伸閱讀:
【HEMA項目】為戰而生,軍用軍刀(military sabre)
【HEMA人物誌】小安傑洛及其家族介紹
【HEMA Q&A】 19世紀都是槍砲時代了,軍刀還有用嗎?
【HEMA史料】 「前線用軍刀才不像打比賽,上面的大人物是不會懂的」
【HEMA 教範】 英式軍刀還能再簡單點嗎?能!1875年圖希的《修訂版步兵劍術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