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Author:王人俊/Ralph Wang
「戰神親兒子」(vero figluol di Mars)阿斯卡尼奧.德拉.科爾尼亞(Ascanio della Corgna,1516年至1571年)是16世紀知名的傭兵將領(Condottiere),文藝復興時代義大利的傳奇英雄,曾經在德國、法國甚至馬爾他島作戰,以勇敢好鬥又足智多謀的全才型人物而聞名當時。
很多將領只擅長打特定種類的戰爭,但阿斯卡尼奧是少見的全能型將領,多次在知名的陸戰以及海戰中領導獲得勝利,例如前現代西方最大的海戰「勒班陀戰役」(Battle of Lepanto)。
除了領軍作戰外,阿斯卡尼奧本人也是高明的軍事工程師,甚至在個人戰力方面,他也是知名的武術高手,從戰場打到比武大會無所不勝。反正只要是軍事相關就沒有他不擅長的。另外,因為他有一塊領地在法律上只能由神職人員繼承,阿斯卡尼奧還是個從未執業的名義神父,文藝復興的教會就是如此靈活。

如果這是騎馬與砍殺遊戲,他大概屬於開了作弊碼的外掛玩家,不過在現實世界,我們只能說老天是偏心的,有些人生來就是六邊形戰士。
這位戰神親兒子留下了兩次公開真劍生死決鬥的紀錄,第一場在波隆那,時間沒有留下;第二次於1546年在皮蒂利亞諾鎮進行,兩次都轟動一時。波隆那城是中世紀最早的大學城,也是一個武術重鎮,第一次決鬥在波隆那主廣場的聖白托略大殿前架設的高台進行;第二次被稱為「世紀決鬥」(il duello del secolo),經過兩個月的籌備,並設了兩個高架休息區給VIP觀眾,在決鬥蔚為風尚的義大利,吸引了大量達官顯貴和鄉親們一起圍觀。
這兩次決鬥都是使用由第三方準備的密封長短雙劍,而不是兩把等長的單手劍或單手劍加匕首。長的那把劍是當時的主流兵器護身劍(Sidesword),短的在文獻上被記為短劍(spada corta)或半劍(mezza-spada),從佛羅倫斯宮殿1574年描繪第二場決鬥的繪畫看來,這應該是把縮短版的護身劍。同時雙方左手均有某種防護手套。

第一場決鬥是阿斯卡尼奧為了榮譽問題,挑戰之前的上司,傭兵將軍卡爾佩尼亞伯爵烏戈(Ugo, Count of Carpegna)。年長的伯爵同樣是知名的武術高手,而且經驗豐富,而阿斯卡尼奧的優勢則是年輕力壯,然而年輕時因為戰場上的魯莽行動,他的右眼失明了。血腥的決鬥多次被仲裁叫停,多數時候是因為伯爵被命中。而伯爵也隨傷勢逐漸握不住劍,只能靠短劍勉強抵抗。雙方多次辱罵對方,阿斯卡尼奧要求伯爵求他饒命(mercy),但這種過分的要求,伯爵拒絕接受。最後還是靠著仲裁出來搓湯圓,伯爵向阿斯卡尼奧致歉並請求寬恕(Forgiveness),難堪的結束了決鬥。
到了第二場世紀決鬥,阿斯卡尼奧挑戰的是自己的部屬,年輕的佛羅倫斯貴族喬瓦尼.塔代伊(Giovanni Taddei),因為塔代伊侮辱了他。這次阿斯卡尼奧成了年長但有經驗的戰士,而塔代伊則是年輕的挑戰者。阿斯卡尼奧先刺中塔代伊的右手兩次,嚴重影響了塔代伊的用劍,最後在三次對軀幹的刺擊後殺死了年輕的對手。
這兩場決鬥除了讓我們知道六邊形戰士缺了隻眼睛一樣能壓迫眾生外,還有戰神多麼偏心他親兒子外,也能給我們一些有用的資訊。雙劍術在不少義大利和波隆那武術體系中都有所介紹,而這些實際案例也可佐證,當時的人確實可能在決鬥場上拿起雙劍玩命。

與此同時,這兩場決鬥也展現了現代兵器比賽無法碰觸的面向:現代兵器比賽中,每回合都是獨立的,不會因為上回合中招而影響後續行動,但在這兩次決鬥中,每次受傷都會讓行動能力受損,直到變成嚴重劣勢;同時,攻擊手臂累積傷害也是決鬥中很有用的手法。這些戰例都是我們不可能腦抽風拿真劍互砍的現代人珍貴的研究材料。
延伸閱讀:
【HEMA兵器】 比禮劍更主流的文藝復興單手劍:護身劍/ Sidesword
【HEMA與地理】 學院、肉醬與義大利武術:眾塔之城波隆那
【HEMA大航海】石器與鋼劍的對決:阿茲特克黑曜石劍大戰歐洲護身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