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uthor:王人俊/Ralph Wang
不少中世紀晚期與文藝復興的歐洲武術書有出現劍面攻擊。這是使用劍面打擊對手脆弱部位的技巧,劍面攻擊會對人體脆弱部位造成傷害,讓對方疼痛昏眩乃至骨裂等。
在很多的兵器武術體系中,都有使用劍面、刀背、劍首和護手等部位製造鈍器傷的手法,儘管它們不是主要攻擊手段,但在適當的時機使用可以發揮奇效。
在沒有轉動刃時,一把長劍的刃口攻擊方向角度是0度和180度,而使用劍面攻擊可以從90度和270度的角度發動攻擊,攻擊的速度和節奏也與劍刃不同,在各種劍刃攻擊的連招中混一個劍面攻擊可以讓對手促防不及而中招。

輕鬆破解劍面攻擊無殺傷力的迷思
這類技巧在現代兵器技擊比賽中大多屬於不會得分的無效動作,也因為「比賽中無效」,產生了相關的迷思:劍面攻擊沒有殺傷力、劍面攻擊是古代德國人打比賽用的偷分數取巧招、包含劍面攻擊的武術書就代表不能實戰用等。
首先我們先從最基本的問題講起:比賽中無效但實際有殺傷力的行為很多,不能立即致死的實用武術技巧也很多。舉例來說,近日因廢除刺槍術而引發討論的槍械格鬥術,其攻擊手段無論槍口打擊、槍托打擊等均無法立即致死,但他的現代軍事價值反而比刺槍術高,因為他能更符合現代戰場環境,即讓士兵獲取開火機會。槍口打擊能不能戳死人根本無所謂,戳開人後一梭子子彈噴人才重要。
至於劍面攻擊有無殺傷力,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找片跟真劍相似的薄鋼板,請個有練過的人,往受試者太陽穴全力抽打下去。當然,團長沒聽過哪個主張劍面攻擊沒有殺傷力的人敢簽切結書後給壯漢全力用劍面轟一次太陽穴,也不鼓勵真的這樣做。畢竟在台灣已經有比賽發生過有人在場上隔著面罩,被劍面轟中頭部後倒地2分45秒無法起身的案例了。
雖然這類劍面攻擊通常是雙手劍的技巧,但在《戰鬥的面貌》(Face of Battle)這本戰史名著中,就有紀錄英國騎兵在戰鬥中被法軍軍刀刀面毆打使側身受鈍器傷的案例。其他不少蒐集史實戰例的史料集也有劍面毆傷或打暈人的紀錄。

另一方面,當時神聖羅馬帝國最主流的武術活動Fechtschulen,其實不是嚴格意義的「比賽」,更像是有打中有賞的武聚或慶典。這種活動中無論採乾式(Trocken)和濕式(Nass)規則,兩者都是無護具,全身除禁擊部位均可攻擊,但只有命中額骨才會分出勝負,差別在於乾式點到為止,濕式必須打到額骨破皮。史實Fechtschulen根本沒有「計分」,只有個主持人確保不要打死人而已。從這簡短的描述可以看出,劍面攻擊太陽穴並不會「得分」,當然也談不上偷分數了。
其實很多武術書的資料可以說明前面的迷思並不合理,我們這邊舉出幾個明文提到以擊殺目標為目的,包含劍面攻擊的組合技段落。

很多武術書有教你如何劍面攻擊
首先我們第一個討論的是安德烈.包亨費恩特(Andre Paurenfeyndt),他是一個15世紀晚期的國土僕傭兵(Landsknecht),同時是一個自由武者(Freifechter)。
包亨費恩特從傭兵工作退休後,在1516年出版了《騎士技藝的兵器格鬥基礎》,這是神羅已知第一本的印刷武術書,其主要訴求是他作為一個退休的老戰士,教授簡單好學的基礎武技給自由市的年輕市民,讓他們最短時間上手,成為負責任的好市民,因為當市民的義務就是終身服役保衛自由市。他的書中包含長劍、德式長刀、長棍、匕首、劍與小圓盾的基礎技巧,可以通用在各種同級兵器上。這些剛好也就是國土僕傭兵常見的武器。
我們以包亨費恩特開頭,因為他是個職業傭兵,訴求也是教人快速上手的武術。在他的書中,總共有六招明文寫到要用劍面的技巧:長劍部分有兩招劍面攻擊,三招劍面防禦,長刀則有一次明文提到劍面防禦。
這兩個劍面攻擊都是組合技的一部份,第一個是對敵人頭部連砍兩劍後,換側劍面重擊太陽穴;第二個則是逼開對方的劍後,從空門鑽進去用劍面重擊太陽穴後,接者回防或再次斬擊頭部。

1500年代的德國劍譜Fechtbuchleinn(Cod.Guelf.1074.Novi),也有一招劍面攻擊,這招的描述格外明白:劍面敲擊敵人的太陽穴是為了讓對方因為疼痛而停止動作,然後你就可以對敵人頭部進行一個全力攻擊(vollenn straich, full stroke),原文特別強調了這個「全力攻擊」是可以把劍高舉到自己身後,不用擔心對方反抗的處決式動作。
當然,這在現代比賽是無法執行的招式:你用劍面打在面罩上,就會被判定無效攻擊;你也不能劍面打到太陽穴後,舉手跟裁判說他被我打暈了,我要進處決動畫QTE。
科隆武術書(Kölner Fechtregeln,1500年以前)同樣也有長劍的劍面攻擊,這招格外有意思,因為大多數的劍面攻擊是瞄準臉部或太陽穴,這招卻是瞄準別人的髖關節或側腹。科隆武術書本身就是一本極有意思的文獻,因為本書與德劍主流的李希特奈爾傳統沒有關係,是獨立的系統。
由以上幾個案例可知,劍面攻擊是:(1)被寫在傭兵出版的武術書、(2)被認為可以把人打到昏眩後藉機擊殺對手的技巧、(3)經常與對目標要害的連續斬擊混合使用。與謠言中的無效行為相去甚遠。
很多武術系統都有不能一擊致命,但可搭配其他致命技巧使用的技術。劍面攻擊可以造成劇痛和昏眩,至於要怎麼應用這個攻擊則看你的目的,你可以用來制止酒館失控的醉鬼,也可以用來幫助自己打出個處決技。

劍面攻擊專家邁爾現身說法
最後我們再來聊聊約阿希姆·邁爾 (Joachim Meyer)的武術書。邁爾教了非常大量的劍面攻擊技巧,把他放在最後討論,因為他就是劍面攻擊無效謠言的主要受害者。中文圈一直有個謠言是邁爾都在教沒有殺傷力、不能實戰的比賽劍法,所謂證據便是「邁爾的書有教劍面攻擊,而且邁爾參加也舉辦過Fechtschulen」,但正如前面所述,這整個推論都是有問題的。
邁爾書中第一次出現劍面攻擊,是所謂的彈擊(Prellhauw),但是有趣的是彈擊的第一種作法是,對目標的太陽穴立即用劍刃做一次旋斬(Zwerch),接著用劍面快速打擊兩次太陽穴,然後再對敵人的太陽穴做一次劍刃旋斬。對人的腦袋做兩次劍刃旋斬,看起來實在不像什麼不想殺人想打醒酒鬼的行為,更像是想對人做眉毛以下截肢手術。
另外,在邁爾書中也有幾組劍面攻擊後是寫著「完成這個劍面攻擊後,你可以擊向任何你認為的好機會」這類描述,在這種例子中,劍面攻擊也明顯是為了後續的招式鋪成。
當然邁爾有很多劍面攻擊並沒有明確的說明用途,你可以假定這些技巧都是為了打醒酒鬼而存在,但以整體邁爾長劍術的結構來說,認為倒不如說邁爾認為正刃、背刃和劍面的運用是可以自由替換的,你可以在流暢的連續攻擊中自由的混合三者,他也確實有很多類似的描述。
不可否認,如果有新手想使用劍刃斬切目標,卻因刃口控制失敗而變成劍面拍人,這是不正確的動作,但有意識的使用劍面、刀背等部位攻擊是另一回事。

當比賽規則凌駕現實,迷思就此誕生
兵器比賽是一種愉快的交流活動,但一個負責任的兵器武術教練,一定會提醒他的學員,兵器比賽不等於現實。
讓比賽等同不現實的原因很多,舉例來說,我們不可能讓人拿著真實開鋒兵器上去互相攻擊,甚至讓人用鈍的鋼板,沒穿護具下敲彼此的頭也不可能。
同時,儘管拿了鈍的鋼板,無護具地敲彼此的頭(極度危險),這仍然與真實相去甚遠,因為利刃對人體的效果與鈍器衝擊完全不同。利刃可以用遠小於造成鈍器傷所需的力道,切穿或破壞人體。

因此,兵器格鬥比賽是建立在各種假設上:我們給兵器設定一個「有效」的標準,制定一些違規行為,同時設定一些給分標準。而這些全都是主觀獨斷的設定:例如在某個美國比賽,打頭是四分,打手是一分;而在瑞典的另一個比賽,打頭兩分,打手還是一分。
是因為美國人的頭比瑞典人的頭重要兩倍嗎?當然不是,這就只是主辦方拍拍腦袋,覺得這設計能行,僅此而已。事實上,將頭整體視為一個得分區本身就不符合解剖學,斬擊命中在太陽穴、頭蓋骨、臉頰或是眼窩,其生理效果和需要的力道都是不同的,這樣劃分只是因為細分頭部攻擊位,判分上不具可行性而已。
套用歐美HEMA論壇的知名定義:「兵器比賽不是模擬實戰,而是透過規則,嘗試鼓勵選手做出主辦方認定的良好兵器格鬥行為的活動。」
然而,如果有人缺少常識,認為規則可以凌駕現實,那就會產生很多慘劇。

多年前曾過個案例,賽場上的雙手刀選手用他們流派有教,專門練過的刀背攻擊,有力的命中對手太陽穴。如果沒穿護具且拿真刀,那次攻擊對人體的效果會很大。不過該攻擊在比賽中被判定為無效,選手表達抗議時,裁判給的理由是:「這是實戰,刀背攻擊沒有殺傷力,不符合真劍精神。」
選手則直接質疑:「既然沒有殺傷力,你們讓我用真刀刀背打一次太陽穴看看好不好?」沒有一個裁判敢回應,因為大家都心知肚明,自己腦袋挨上刀背一下肯定要送醫,於是比賽最後不歡而散,該流派再也沒有參加那個比賽。其實,直接說比賽規則為了判分方便,不採計刀背打擊就行了。
現代比賽將有效攻擊的行為,縮限在劍刃或刀刃部位打擊,一是為了鼓勵選手良好的使用劍刃,二是為了判定上的實務考量:當一個人使用劍面或刀背命中時,我們很難認定這是控制失敗,還是有意為之的技巧,而選手肯定有不少即使知道是自己打歪,也會說是有意為之。

結語
劍面攻擊是個很好的例子,可以用來說明比賽規則與現實是不直接關聯的。作為一個HEMA練習者,我們首要目標還是重現歷史上存在的真實武術,而不是鑽研比賽規則到走火入魔,或當現實與規則衝突時,堅持比賽規則才是真理。實際查閱文獻和史料,乃至可考的戰例,而非人云亦云,有時候是更重要的研究方法。
本文特別感謝 英靈歐洲武術會 協助完成

延伸閱讀
【HEMA知識】 秘傳歌訣、公會和慶典 — 簡單了解日耳曼武術
《練武的孩子不會變壞 — 武術書與自由市的尚武文化》
《自治市的武術慶典 — 神聖羅馬帝國的Fechtschule》
「後擊」是什麼?(上):只是一種比賽規則,並不算模擬實戰
「後擊」是什麼?(下):中文HEMA圈對後擊的迷思
【HEMA與德式長劍】 國土僕傭兵教你酷炫組合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