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不久前貼出了武術大師米夏爾.亨特(Michael Hundt)教你在大學讀書的防身技巧:當你同學跑過來拿劍砍你,趕快把斗篷纏在左手上,右手拔劍與之搏鬥。很多人看到驚呼,你們德國佬大學都在哪讀的?魁男塾還是斯巴達嗎?講到這,就必須提到去年的研究了:
鄭重介紹,英格蘭謀殺率的天花板,中世紀的死亡擂台,牛津大學!
牛津市是典型的「大學城」(College town),整座城市是以牛津大學為中心發展起來的,各種產業活動也是為了提供大學服務而誕生。在中世紀晚期全城約有7000人口,其中1500人是學生。
在中世紀晚期,全英格蘭凶殺案最頻繁的地方正是牛津,是同時英格蘭的其他城市,例如倫敦或約克的4~5倍,大約是現代英國城市的50倍左右。

同時,在可以考證死者身分的兇案中,整座城市7成兇案死者與牛津大學有關。可以說整個城市的罪惡淵藪就在那所大學裡。
讓大學生打起來,變成字面意義的死大學生有很多理由。
例如牛津大學廣收天南地北的學生,整個不列顛從愛爾蘭、英格蘭到蘇格蘭都有讀牛津的,這些相當有仇的人聚在一起,當然在學校裡沒事就要物理戰南北一下。
另外牛津大學當時的學生年齡為14~21歲的男性為主,離鄉背井;而大學附近的娛樂場所基本上就是兩種,酒吧和性產業。酒過三巡,血氣方剛的酒醉男性非常適合來決鬥一下。

一方面配戴武器是當時社會風氣,另一方面學生族群主要由貴族和中上層中產階級子弟組成,在中世紀這些人也是主要負擔軍事義務的族群,一個個都武德充沛。
而當時還不流行以拳交心,拿劍或匕首互相攻擊才是男子漢。因為出門配劍帶小盾(sword & Buckler),是體面的中世紀大學生的打扮。在波隆那的武術學院,劍與小盾一直是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

這種文化在現代的殘留便是前幾年的一則搞笑事件:英國大學生要求依照上百年沒修正的校規,開放上課飲酒,而教授則反駁,校規說大學生沒配劍屬於服儀不整,成功反殺。
總而言之,為了辛苦供你上大學的爸媽,為了活著畢業,作為中世紀大學生的你,可要好好練劍啊!
PS. 本研究是劍橋大學做的,我們相信,絕對不是劍橋又在黑牛津。這是友好的中世紀文化史研究。
感謝老友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介紹的精采研究訊息
參考資料:
劍橋大學成立於1209年,最早是由一批為躲避毆鬥而從牛津大學逃離出來的學者建立的。兩校有著悠久的敵對關係。
延伸閱讀
【HEMA與地理】 學院、肉醬與義大利武術:眾塔之城波隆那
【HEMA與職涯】 15世紀學武收多少錢?大師:學費打折可以,市政府得加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