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上週介紹了19世紀德國大學流行的學院擊劍Mensur(音近曼促),這是一種用開刃刀劍對打,不能後退和自由移動,以頭部為攻擊目標的學生社團活動,對打沒有分勝敗,重點要在對打中展現勇氣與堅定不移的高貴儀態,還要在臉上留下帥氣的疤。因為當時的貴族子弟相信在刀劍面前,最能真實看出一個人的性格,這也是培養堅忍品德的最有效方式。

Mensur多在酒吧或學生社團大廳進行,打完了的人會在同學的簇擁和歡呼中一起飲酒慶祝。姑且算是一種,呃,德國大學團康。

正如我們之前介紹過的,Mensur疤被當時的德意志上層階級視為榮耀的象徵,走到哪都會被人行注目禮,也因此會也有不敢上場跟人真劍對砍的人偷偷在臉上割傷口,自稱有去打過Mensur的事情,也有被揭發後羞愧自殺的案例。

1910年的繪畫,《正在Mensur中》(Auf der Mensur)

在早期Mensur還沒有那麼規範化時,這些造假行為很難追查,會有某人宣稱打過,卻講不出對手是誰的情況,反過來說,打過Mensur卻沒有留下紀錄,被質疑時也很麻煩。於是這些大學生發展出了專門的紀錄卡,解決造假問題。

開頭附圖是1906年7月9日的一次Mensur紀錄卡,中間六欄依序是對打者、助手、監察、醫務、流血次數、備註,最底下的則是公證人,以上所有人都要簽名以示負責,確保每道疤的產生都一清而楚。

我們可以看到,紀錄卡上其實沒有誰贏誰輸,比起挨了幾刀,當時的參與者更在乎對打雙方在刀劍面前是否露出了膽怯的神情,甚至後來有些Mensur禁止彎腰或左右閃避。畢竟這些大學生貴族子弟,打仗的時候都很可能成為軍官,自己的同學到時候會不會聽到槍聲就臨陣脫逃,要比劍術是不是高明重要多啦~

想像一下,你到了某空降突擊隊報到,正當你對接下來的任務充滿不安,你的長官臉上滿是刀疤,走到你旁邊告訴你:「哎,沒啥好怕的,小任務。這次我們還可以躲掩體後射擊,我當年跟同學對砍可不能閃勒!」是否讓你感到加倍安心呢?附圖是「歐洲最危險的男人」,二戰德國特種部隊指揮官奧托·斯科爾茲內(Otto Skorzeny)

延伸閱讀

【HEMA與大學】 是兄弟就來砍我,德國大學最潮社團活動:學院擊劍Mensur
【HEMA與唸書】 德國大學生斗篷防身術
【HEMA與歷史】謀殺之都牛津大學 中世紀英格蘭的萬惡城市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