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佬不講幹話,真的就去練舞室打了。

學院擊劍Mensur(音「曼促」)是18和19世紀的德語區大學校園生活的重要內容,加入學生聯會的大學生們站定距離,用開鋒的專用刀劍交手,雙方只能攻擊彼此的頭部。Mensur的勝敗不重要,重要的是打得帥,留下傷疤,展現勇氣與高貴儀態,以及打完後的啤酒會。

1822年的紅遍德語區的大學校園民歌(Studentenlied)《大學生活(Studentenleben)》描述了大學生隨便找個理由,溜到練習室打Mensur,打完後開心喝酒,連打的原因都忘了的幸福時光

「如果有人
想要碰我,
他立刻就被喊道:
“你真是個傻小子!”
伴隨著快速的奔跑,
大家著裝準備Mensur
拖車狐狸準備武器
送上練習場,
四聲口哨,三次歡呼後,
第一個刀疤出現,
鼓噪的原因就被遺忘了,
練習室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Will zum Kontrahieren
einer mich touchieren,
gleich gefordert wird er, augenblicks:
„Bist ein dummer Junge!“
Und mit raschem Sprunge
auf Mensur geht’s im Paukantenwichs.
Schleppfuchs muß die Waffen
auf den Paukplatz schaffen,
Quarten pfeifen, Terzen schwirren froh.
Hat ein Schmiß gesessen,
ist der Tusch vergessen
von dem kreuzfidelen Studio.)

學院擊劍Mensur的繪畫,打架不需要理由,重點是可以溜出去打完喝酒!

德國大學生喜歡故意違反校規,和教職員展開貓捉老鼠式的遊戲,德國大學生也自稱狐狸,而教職員則被稱為獵犬。1850年代以前,儘管大學教職員自己也打過決鬥或Mensur,但多數學校的校規還是非常假掰的禁止Mensur。

因此稱為拖車狐狸(Schleppfuchs)的整備員們要躲在教職員的眼皮底下,偷偷用拖車把Mensur用的器材運到小樹林或練習室,就像狐狸躲避搜捕的獵犬一樣。

打完Mensur後,一夥人清完血跡,鬧哄哄地衝到酒館,舉著啤酒唱《大學生活》這就是許多德國貴族難忘的校園時光了。

Georg Mühlberg約 1900 年的繪畫《頌歌(Cantus)》,描繪大學兄弟會學生在酒吧唱歌,可以看到畫面中央的兩個身上帶著Mensur疤以及剛包紮的痕跡,顯然剛打完一場。

我們在10/10(四)的館慶也會舉辦一次 台灣Mensur,這次我們的拖車狐狸是 戎斌武備 Historical Buffer Arms 擔任!感謝他們提供的練習器材。

我們希望這次的館慶能夠跟德國大學的活動一樣歡樂,希望大家抱著快樂的心情共襄盛舉~

作者/Author:王人俊/Ralph Wang


延伸閱讀:

【HEMA與大學】 是兄弟就來砍我,德國大學最潮社團活動:學院擊劍Mensur
【HEMA與大學】 每一道傷疤都要產銷履歷 德國學院擊劍Mensur的紀錄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