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兵器武術中,斬切要到做到甚麼程度才「有用」,是一個不時會有人提出的問題。大概在兩年前,團長和朋友聊天時,團長的看法是:

「要討論這個問題,應該要刻意找到最低限度有效的斬擊,技術好、高難度的試斬反而討論不出結果。可以的話,找完全沒有基礎的白紙來斬會更好。」

幸運的是,那時有位朋友覺得這個想法很有意思,於是趁著他還沒有投入兵器武術練習前的白紙狀態,做了一次對豬腿的試斬。這位朋友後來也加入了我們團練,但當時他只有練過戰術射擊,完全沒有兵器武術的經驗,對於刃向控制,斬擊技巧也都沒有概念,使用的也是一把刃角較大,沒有為試斬做特別處理,重約300克重的平價求生刀。

從畫面和照片可以看到,他是非常隨意的揮了一下刀,沒有特別出力,但仍然是非常輕易的斬斷了豬腿骨。

被斬擊後的豬腳,之後被大家愉快的食用了。

前一段時間著名的HEMA(Historical European Martial Arts, 歷史歐洲武術)俱樂部Schola Gladiatoria的創始人,前考古學家兼法醫Matt Easton便在其YouTube提到,從他看過的英國犯罪報告來看,有些時候落在正確的部位,只需要輕快的小砍(Flick Cuts)便足以使受害人四肢癱瘓。當然,這些犯罪者通常不會是武術高手。

既然不需要特別練過,普通人使用普通的刀具也能造成相當強力的斬切效果,法醫報告上這些攻擊也能造成嚴重傷害。那我們練習試斬的目的是什麼呢?

試斬的訓練意義

就我詢問過熟悉試斬的日系武術前輩,得到的答案是:他們練習試斬從來就不是要證明輕巧的攻擊就沒有效果,試斬從來就不是要練習多麼用力地劈斷草蓆,也沒有主張「一刀斬斷草蓆的攻擊才是有殺傷力的攻擊」等。

試斬首先是讓你在安全條件下取得兵器的實際操作經驗,感受刀刃切入與切出固體的體感,破除一些不正確的想像。其次是增加你對兵器的控制能力,讓你可以更精準的控制刀刃,以更有效率,穩定的方式執行攻防動作。

原則上,這練習應該能讓你比起沒練過的人,操作兵器時可以使用更小的力道達成更大效果,同時保持連續流暢的動作、攻防動作的穩定等。

也就是說,如果拿著相同的刀,相同的開刃狀態,斬相近的草蓆,應該想的是如何一次比一次輕巧,省力且架構穩定的達成相同的斬切結果,而非每次都在拚蠻力。

團長於明月館進行長劍試斬

另一方面,試斬只適合某些斬切技巧, 很多兵器武術技巧打一開始就不可能斬斷草蓆,舉例來說,小安傑洛少校的1845版英軍新兵軍刀教範《步兵劍術操典》中的刺斬(Thrusting Cut,用一個類似刺擊的發起動作打出劃過目標的小斬擊),就是一個不能斬斷草蓆的動作,但是它仍是英軍認定有用的軍用技巧;在日本古流劍術中,也有順著前臂骨削下前臂肌,「剃肉」的手法;很多格鬥刀系統也包含大量對肌腱或血管等部位的小動作斬切。

這些手法都不太可能斬斷草蓆,但不意味著他們不有效,硬把這些招式改成可以斬過草蓆,結果可能是讓這些技巧失去原有的用途,變成四不像的動作。

團長於明月館進行打刀試斬

正確觀念才能有訓練意義

如果沒有正確了解試斬的目的,以及正確的武術觀念,那試斬對你的武術訓練幫助有限。舉例來說,台灣發生過有怪人跑去質疑劍道動作無法一刀斷草蓆,所以沒有殺傷力的奇怪事件,但其實他們引用影片的日文原文是在說,這些斬法很輕鬆就能斬開草蓆的三分之二,確實有效。

台灣也有奇怪的教練,堅持要學生用低效率的蠻力方式去斬草席,然後只有這個奇怪動作才夠勇,才是對的斬法;在這位奇怪教練辦的比賽中,也只有這種蠻力斬法會被判定是能夠一刀斬斷草席的「真劍精神」有效攻擊,其他的控劍動作,或是不能一刀斷草蓆的技巧都會被判定是沒有殺傷力的無效攻擊。這都是因為一開始就觀念錯誤導致的問題,其實這個「蠻力斷草蓆對人體才有足夠殺傷力」禁不起推敲。

當然,以上都是建立在把試斬作為一種研究與訓練的方法的討論。也有一些人純粹把試斬當作娛樂,甚至還有各種相關的趣味比賽。這在歐美比較多,網路上可以找到各種千奇百怪的試斬。在有做好安全防護下這都是個人選擇,但是要搞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不要把娛樂活動當成認真訓練就好。


備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人宣稱草蓆是模擬穿上棉甲(gambeson,或譯武裝衣,中世紀常見的軟質護甲)的人。恩,且不說來自東方的草蓆到底跟歐洲棉甲哪時會遇到了,原則上除了歐洲中世紀少部分特例,多數地球人是不會沒事走在路上穿棉甲的。在以無甲情境下的異種兵器交流的時候,跟拿著各種非歐洲兵器的人交手時宣稱說每一擊都要能斬穿棉甲才是有效攻擊,實在是頗為怪異的主張。

而且國外也有不少團體嘗試過幫全豬或包上棉甲(gambeson,或譯武裝衣,中世紀常見的軟質護甲)進行試斬並攝影紀錄,這在網路上都不難找到。加上衣物後會增加斬切的難度,當然需要的力道會比直接斬豬腿高,但整體難度也沒有像某些人想像的那樣誇張。


延伸閱讀

【HEMA名人錄】麥特・伊斯頓(Matt Easton)
【HEMA觀點】現代肌力訓練之於歷史歐洲武術
【中世紀考古介紹】死於襲擊 多次頭部受創 — 中世紀義大利的骸骨故事

我們之前在泛科學院有介紹過一篇羅馬兵器與護甲關係的論文,雖然不是中世紀,但算是兵器效果討論的相關主題。

實驗與史料的差異:古羅馬兵器殺傷力強大,但為何歷史記錄中戰死的人數有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