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騎士的兩次倫敦冒險

約瑟夫.布洛涅(Joseph Bologne)是18世紀著名的音樂家、軍人、劍客,他是一位法國農場主和黑人奴隸的私生子,由於音樂上的絕世才華,他曾經在巴黎歌劇院指揮過,也創作諸多歌劇與樂曲。在入選法國王家憲兵衛隊後並獲得騎士頭銜後,約瑟夫.布洛涅便被稱為聖喬治騎士,「聖喬治」是他血緣上父親的姓氏。

雖然現在更多人記得聖喬治騎士是偉大的音樂家,迪士尼也以此為主題拍了部電影《愛樂騎士》,但約瑟夫.布洛涅在年輕時更多被人記得的是出色的劍術,這也是他入選王家憲兵衛隊的主因,而很多年輕時便認識他的人,看到他跑去搞音樂可是大為驚訝。

聖喬治騎士肖像
「敝姓聖喬治,是個騎士」

而聖喬治騎士可不只是在訓練場上劍術卓越,他更是曾經多次捲入街頭暴力事件,並以自己的劍術以及一根普通的手杖脫身。

愛樂騎士的兩次倫敦街鬥

第一次事件發生在1789年五月一日,六名持械歹徒在倫敦的街上襲擊了聖喬治騎士與他的朋友,有些目擊者宣稱聽到戰鬥中有人開槍,而最終聖喬治騎士憑藉著手杖與歹徒周旋,直到夜巡隊趕到為止。

在這次襲擊中,聖喬治騎士留下了一些瘀青和輕傷,而襲擊他的歹徒則被指認出至少有一名倫敦警察。關於這次襲擊聖喬治騎士事件的原因,從普通的攔路打劫,對黑人的敵視,感情糾紛等不一而足,其中一份當時的紀錄更指稱這是一次有預謀的政治暗殺行動,此案最終不了了之。

英國18世紀末的闊劍及單棍教範《反對拳擊》,基本上內容就在說身為優雅的紳士,不要跟歹徒拚拳,要用闊劍或手杖K對方。

在隔年的1790年七月,聖喬治騎士又再次受到了攻擊,這次事發的地點在格林威治。一名持槍歹徒先是搶走了他的錢包,在確認了對象就是聖喬治騎士本人後,四名躲在暗處的歹徒一擁而上。

這次的聖喬治騎士不但只用一根普通的手杖就將五名歹徒全數制服,只受了些輕傷,事後他更是相當瀟灑地簡單梳洗後便繼續自己的行程:因為當晚他還有一場音樂會要表演。

這次的事件幾乎可以確定就是一次有計畫的暗殺,因為此時的聖喬治騎士已經是著名的廢奴運動者。襲擊者假裝成普通強盜,用攔路打劫的方式,逐一確認行人身分,等確定目標後打手再一擁而上,不過這次攻擊同樣被頂級劍客的一根木棍化解。

《愛樂騎士》劇照,現實中聖喬治騎士和莫札特確實彼此認識。

在18~19世紀,劍術除了是貴族、軍官和紳士必修的教養外,也是重要的軍事與防身技術。而在沒有攜帶配劍的時候,闊劍、軍刀一類兵器的劍術,更會被直接套用到棍棒或手杖上使用。在當時的教範中也經常將闊劍、軍刀和單棍視為可以互換的三樣兵器。

順道一提的是,聖喬治騎士跟我們團主練的安傑洛軍刀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他在巴黎的學生時期,便是安傑洛家族家族第二代,老亨利.安傑洛的劍術學生之一。聖喬治騎士因為這個緣份而兩次在倫敦長期作客,期間成為了威爾斯親王(未來的英王喬治四世)的好友,除了一同下棋外,他們也經常一起作伴參加宴會和賽馬。

這段時間他也曾在親王的見證下,在安傑洛學院和著名的變身騎士德翁(巧了,德翁騎士正是爺爺多梅尼科.安傑洛的同門)比劍,真是一個六度分隔的故事對吧?

作者/Author:王人俊/Ralph Wang

聖喬治騎士與德翁比劍的繪畫;Wikimedia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