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世紀劍盾術僅存的一員:小盾
如果你有在看各種歐洲武器與武術的YT頻道,尤其具有歷史歐洲武術(HEMA, Historical European Martial Arts)背景的,可能會發現大家經常都拿一個像鍋蓋一樣的盾牌在講解,這個鍋蓋般的盾牌,便是有名的小盾(Buckler)。
小盾通常是圓形的,但是也有一些奇形怪狀的特製款。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代,是一種相當流行,配合單手劍使用的隨身武器(Sidearm),因為他的尺寸可以很方便攜帶。事實上,目前找到最早的歐洲劍譜,便是紀錄劍與小盾術,即有名的「塔中劍譜」I.33。
這裡的塔是指倫敦塔,雖然這本劍譜是神聖羅馬帝國留下的,但現代人找到的時候是在英國佬手上。

HEMA的限制
咦?那其他的盾牌都去哪了呢?熟悉中世紀的朋友腦中一定會想起各種盾牌類型:大圓盾(Round Shield)、鳶型盾(Kite Shield)、熨斗型盾(Heater shield)和帕維亞盾(Pavise)等等,他們都跑去哪了呢?
這就牽涉到歷史歐洲武術的先天限制了:我們基本上只能從古代留下來的資料來還原和反推當時的使用情況和技術,而偏偏越古老的時代,文獻和資料就越少。例如19世紀有數百乃至上千本各式各樣的軍刀、小劍乃至其他武器的教範,但越往前越少,到13世紀留下來的只有一本小盾譜I.33了。
因此,關於其他的盾牌使用,我們就只能靠推測的了。

例如有些假說是小盾操作比其他盾牌困難,因此練熟小盾後其他盾都會用,中世紀人可能用練劍與小盾來替代其他盾牌的練習,反正日常防身拿小盾,有機會換大盾照用。或者可能有另一套打法,也許和後來的決鬥盾(dueling shield)或文藝復興大盾術有相似之處。關於小盾以外的中世紀盾牌術復原,大致是按照這兩個思路進行。
儘管我們能做各種推測與還原,但缺乏第一手史料,終究還是有很多的缺漏與不足,期待下一本中世紀劍盾譜何時會挖到?也許挖不到,但這還是值得繼續期待的。
作者/Author:王人俊/Ralph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