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鐵盧戰役中的騎兵衝鋒

在泥漿中進行的滑鐵盧戰役

滑鐵盧戰役是決定19世紀歷史的重大戰役,法國戰敗,拿破崙的復辟就此告終。這場戰役算上前哨戰四臂村之戰等會戰與遭遇戰等戰鬥在內,發生在1815年的6月16日至6月18日,而滑鐵盧會戰本身發生在18日的中午或下午時段開始,結束於晚上9點左右。

在這關鍵的三天中,16日和17日都在大雨中渡過,法軍與反法同盟的前哨部隊被迫在大雨和泥濘中交戰,戰馬奮力奔馳在爛泥之中,雙方部隊還多次因為雨勢過大而被迫中止追擊。而發生在18日凌晨的大雨,更是讓雙方被迫將會戰時間延後,以免行軍時大砲卡在泥濘中。滑鐵盧(Waterloo),正如其名,是個容易積水的地點。

泥濘無疑也讓士兵的近戰條件更為嚴苛,曾經在當兵或山訓中,在泥地或大雨中背負個人裝備行軍的人應該都會很有感觸,在這種環境下,移動不易,視野不佳,體力消耗快速。

士兵不只是要練習戰技,他們必須穿戴裝備執行各種勤務,移動到任務地點,而實際的戰鬥環境往往不像訓練場那樣乾淨舒適,但士兵也不能因此拒絕戰鬥。這也是為什麼堅忍經常被視為軍人重要品德的原因。

當然在巨觀的戰略層面上,戰爭的勝敗無疑取決於雙方的指揮、後勤乃至整體紀律,而大砲和槍械也是這時代的主要殺傷手段。但在微觀層面上,滑鐵盧戰役中仍有不少士兵的近戰紀錄。

在戰史名著《戰爭的面貌》(The Face of Battle)中,便摘錄了不少當時英軍的近戰案例,例如英軍部隊的掌旗手面對手持刺槍衝來的法國士兵,一手持軍刀,一手仍緊握軍旗避免落地,在接連砍倒和擊退多名敵軍後,掌旗手也身體多處受傷,在泥濘中,只能勉強倚靠旗桿勉強站立。

當我們在訓練中心練習劍術,暢談歷史的時候,很容易忘記古代士兵的實際作戰環境是很嚴苛的,只有知道了這些背景脈絡,我們才能真正了解那個時代。

當然,也可以提醒自己維護訓練中心整潔的重要,你也不希望在爛泥中練劍吧?

作者/Author:王人俊/Ralph Wang